首页 > 馆内新闻 > 正文

馆内新闻

首页 > 馆内新闻 > 正文

网络安全宣传之典型案例(一)

发布者:图书信息中心   发布时间:2023/08/17   浏览:

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,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。但同时,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,它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:

1、 许多app都有“屏幕分享”功能,当A使用“屏幕分享”时,可以让屏幕另一端的聊天对象B看到A手机上的全部操作画面,包括弹框内容,甚至是输入密码、解锁的过程。在冒充客服、快递丢失退款、冒充公检法、注销校园贷、贷款等诈骗类型中,骗子可实时监控当事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内容,在当事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,将账号中的资金转走。

预防措施:

屏幕分享需谨慎,转账之前请三思,凡指引你进行资金操作的多为诈骗,遇到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求助。

2、 开学之际,有的班主任会在班级群里发布通知,收取学习资料采购等费用。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方式诱导、哄骗学生与家长,获取班级群二维码,伪装成学生家长进群,后添加班主任QQ、微信,“潜水”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,同机将自己的头像、 昵称修改至与班主任的相同,然后在群里发布收费通知,实施诈骗。

预防措施:

在班级群看到老师发布收费信息时,不要着急缴费,可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与老师本人核实信息真伪。

3、 电诈犯罪分子收到赃款时为了确保安全,需要先“跑分”洗钱,把钱洗白了才转到自己账户。在这个“跑分”过程中,就需要借助大量的他人银行卡或网络支付工具。一些人特别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法律意识薄弱,贪图蝇头小利,将银行卡、电话卡、网络账号等买卖、出借他人使用,充当了网络犯罪黑灰产链条上的工具人,不但影响个人征信,还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受到法律制裁。

预防措施:
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天上也不会掉馅饼,不要被所谓的高价收卡冲昏头脑,成为网络犯罪团伙帮凶。切勿心存侥幸心理,以身试法!

责任编辑:图书信息中心 最后编辑时间:2023/08/17

版权所有: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

浙ICP备12044836号